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澳門人,看到澳門近年旅遊業發展蓬勃,當然歡喜;加上每年定時一筆現金分享,帶挈之下荷包增長不少,連一些香港朋友也感嘆做澳門人真好~
不過,我感覺身邊的澳門朋友幸福感不算高,原因不離社會環境所賜。始於物質享受過後,大家追求的還是安穩的生活。首當其衝,令澳門人最不滿的就是“人滿為患",在馬路上“塞車",在行人路上“塞人",一個人:迫!特別是每當下雨、賽車期間,Facebook上罵聲遍野,而在街上的行人亦怒火沖沖。雖說人滿為患不只是澳門獨有的問題,但當我們發現面對的不是澳門人、當我們發現街上的旅客比本地人多、當我們發現周遭盡是其他語言時,我真的覺得澳門要爆炸了!客觀來說,澳門作為旅遊熱點,旅遊數量多當然好,但我們可接受的程度是多少?彈丸之地,真的能夠容納更多旅客嗎?令人失望的是,官方說法是:能!
而令澳門市民不幸福的另一大因素就是居住問題。曾經的澳門,樓價水平是努力工作就可以負擔得起;但是,近年的澳門與鄰近地區一樣,“炒樓"成風。房屋,本應是一個家,但現在卻變成投資的工具,可惜的是大眾亦接受了這個觀念,不少有錢在手的人也加入“炒樓"的行列,合作推高樓價,令那些努力工作的人亦供不起樓。於是,大家都去努力發掘一個發達的機會,腳踏實地工作的人反而越來越少,難怪澳門的人才都失蹤了。
經濟發展是很重要,但居民的生活質素也不容忽視,試想想那些澳門本地人才,如果有條件的話還希望留在澳門生活、為澳門未來出一分力嗎?澳門地方小,機會少,如果生活質素也變差,那些優秀人才還留得下來嗎?
幸好,澳門人一直是容易滿足的一群,暫時也不會有什麼激進行為,但我們的新一代難保不會因為社會環境的惡劣站出來,希望政府不要一味用派錢來封口,我們要的是良好的生活。